健康咨询报 > 健康科普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2025-09-10
作者:张莉婷
作者单位: 子长市人民医院 陕西子长717300

脑卒中,即人们常说的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它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长期作用有关,而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了解哪些因素会引发脑卒中,以及如何针对性预防,对保护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一、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不可控与可干预的叠加

脑卒中的发生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分为不可控和可干预两类。不可控因素中,年龄是重要一项,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脂质容易沉积形成斑块,脑血管的脆性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几率随之上升。性别差异也较为明显,男性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发病率通常略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发病率会逐渐接近男性。遗传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若家族中有多人曾患脑卒中,其他成员的发病风险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与家族共有的基因特点和生活环境有关。

可干预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生影响更大,且通过积极调控能有效降低风险。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偏高会持续冲击血管内皮,使其受损,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沉积在损伤处,逐渐形成动脉硬化斑块,斑块增大可能堵塞血管,引发脑卒中。

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会促使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液流动堵塞脑血管。此外,吸烟会使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过量饮酒则会引起血压波动,刺激血管;肥胖和缺乏运动则会通过影响代谢,导致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这些因素相互叠加,会使脑卒中的风险成倍增加。

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生活细节筑牢防线

预防脑卒中需从生活细节入手,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可干预因素。饮食调整是基础,日常饮食要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甜点等要尽量少吃。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营养成分,可替代部分精米白面。优质蛋白的摄入也很重要,每周吃 2-3 次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对血管健康有益。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血管负担过重。

规律运动能有效改善血管功能,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坚持 150 分钟左右,每次运动 30 分钟,可根据自身情况分次进行。运动时保持呼吸平稳,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长期坚持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和血脂,改善血液循环。

戒烟限酒对预防脑卒中意义重大,吸烟成瘾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戒烟计划,必要时可寻求医生帮助,采用科学的方法戒烟;饮酒者要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饮酒对血管造成刺激。

三、高危人群的重点防控:早发现、早干预

对于存在多项风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需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以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这类人群包括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曾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中老年人、心房颤动患者、肥胖(BMI≥28)且合并代谢异常者、吸烟史超过 10 年者等。他们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脑血管检查,涵盖颈动脉超声、头颅 CT 或 MRI、血压、血糖、血脂检测等,以便及时发现血管狭窄、斑块等问题并尽早干预(如斑块稳定性评估、支架植入等)。同时,要掌握脑卒中症状识别的 BEFAST 原则:B(Balance)指平衡障碍,突然行走不稳;E(Eyes)指视力异常,突发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F(Face)指面部不对称,一侧嘴角下垂;A(Arm)指肢体无力,单侧手臂无法抬起;S(Speech)指言语障碍,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T(Time)强调时间就是大脑,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病后 4.5 小时内的黄金救治时间内尽快就医。此外,高危人群要注意情绪调节,通过冥想、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保证每天 7-8 小时的充足睡眠,助力血管修复和代谢,若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及时治疗(如使用呼吸机)。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协助监督其按时用药、改善生活习惯,定期陪同体检,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65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