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报 > 健康科普
老人吃药别贪多!学会"精简用药"守护爸妈健康
2025-09-10
作者:薛锡进
作者单位: 梅州市梅江区西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梅州514021

每天要吃一大把药,记不住也咽不下……这是很多老年朋友的用药烦恼。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每人同时服用5种以上药物,不合理用药可能导致头晕、跌倒甚至器官损伤。其实,老年人用药也需要"断舍离",科学精简才能既保证疗效又减少负担。

一、这些"药罐子"信号要警惕

1. 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如果家里老人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药物吃太多了:

每天吃药超过5种,药盒堆成小山

经常说"吃完药头晕乎乎"

最近莫名摔跤、便秘加重

同时吃好几种"降压药""降糖药"

2. 最容易"踩雷"的用药组合

❌ 止痛药(如布洛芬)+ 抗凝药(如华法林)= 出血风险翻倍

❌ 安眠药(如艾司唑仑)+ 感冒药 = 加重嗜睡

❌ 多种保健品+处方药 = 药效相互干扰

二、给药物"瘦身"的四大原则

1. 分清"必需药"和"可减药"

✅ 核心药物不能停:控制血压、血糖、心脏疾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长效降压药)

❓ 可商量的药:保健品、维生素(饮食正常者)、无症状时的辅助用药

❌ 坚决停的药:说明书上写着"老年人慎用"且疗效不明确的药物

2. 选择"聪明药"减少麻烦

选长效药:每天吃1次的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替代每天3次的短效药

选"多功能药":既能降血压又能治心脏病的药(如β受体阻滞剂)

用复方制剂:一片药包含多种成分,减少服药数量

3. 剂量要"量身定制"

老年人肝肾功能像"老化的过滤器",常规剂量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堆积。比如:

7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剂量通常要减半

肾功能下降时,某些降压药需要调整剂量

4. 停药有"讲究",不能说停就停

降压药、降糖药突然停可能导致危险反弹

每次只调整1种药,观察3-7天再调下一种

准备"用药日记",记录停药后的身体反应

三、常见疾病的"减药"实例

案例1: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炎的张大爷

原来吃6种药:降压药、2种降糖药、止痛药、氨基葡萄糖、复合维生素

精简后:

✅ 保留:长效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二甲双胍(降糖主力)

�� 调整:止痛药(塞来昔布)疼时吃,不疼不吃

❌ 停用:氨基葡萄糖(疗效不明确)、复合维生素(饮食正常)

效果:每天少服3种药,血压血糖稳定,胃也舒服多了

案例2:冠心病+房颤+轻度健忘的李奶奶

原来吃7种药:2种抗凝药、降脂药、降压药、认知药、安坦、安眠药

精简后:

✅ 保留:抗凝药(防中风)、他汀类(护血管)、认知药(多奈哌齐)

�� 调整:安眠药换成成瘾性小的右佐匹克隆,只偶尔失眠时吃

❌ 停用:安坦(会加重健忘)、重复的抗凝药

效果:夜间不做噩梦了,记性也没再变差

四、给家属的3个实用建议

整理"药物清单":把所有药拍成照片,标注用法用量,就诊时带给医生

用"三色药盒":早(红)、中(黄)、晚(蓝)分开装,避免漏服错服

定期"药物体检":每3个月带老人找医生或药师评估一次用药方案

老年人用药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少而精"。记住:任何药物调整都要先咨询医生,千万别自行停药换药。让我们一起帮爸妈把药罐子变"轻",让晚年生活更安心!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65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