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公开自己因携带BRCA1基因突变而接受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时,全球目光都集中在了癌症的遗传性话题上,在这位影星的家族里,外祖母、母亲以及小姨都患有乳腺癌或者卵巢癌,这一典型事例指出基因缺陷在家族里的隐秘传递情况,身为肿瘤内科医生,我们要清楚知道:癌症不是传统认知里的遗传病,不过大概5%到10%的肿瘤和基因突变有紧密联系,这类疾病被称作家族遗传性肿瘤。
一、解码家族遗传性肿瘤的基因密码
家族遗传性肿瘤的关键核心机制是生殖细胞里出现致病基因突变,就拿乳腺癌来说,BRCA1/2基因发生突变的人群,到70岁之前患癌的风险能达到72%,然而普通人群在这个年龄段患癌风险仅仅只有12%,这样的突变好似“定时炸弹”一样,会以50%的概率经由父母遗传给子女,在家族当中形成跨代传递的链条。
临床数据说明,在结直肠癌病例里,大约有10%的情况和遗传因素存在关联,其中林奇综合征患者,由于错配修复基因存在缺陷,同时患上结直肠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有所升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即FAP患者更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其APC基因发生突变,使得肠道息肉出现恶变的概率为100%,要是没有及时进行干预,那么平均癌变年龄仅仅只有39岁。
二、识别家族中的癌症预警信号
判断家族是否属于遗传性肿瘤高危群体,需关注三大特征:
垂直传递模式呈现出这样一种情况,即祖辈、父辈以及子代这连续三代都出现了同类癌症,就拿乳腺癌家族来说,母亲、女儿以及孙女都相继患上了这种疾病。
早发性癌症指的是在50岁之前就被确诊患有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病症的情况,这种情况相较于散发性病例而言,发病时间要早10至20年。
多原发癌灶指的是在同一患者体内不同器官先后出现原发癌的情况,就像乳腺癌患者在患病之后,后续又出现了卵巢癌这种现象。
某所三甲医院针对2000例癌症患者展开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患者当中,有15%的家族聚集性癌症实际上属于遗传性肿瘤,在这些有家族聚集性的癌症病例里,男性乳腺癌、肾上腺皮质癌等一些较为罕见的癌种出现,大多时候是基因存在缺陷的一种强烈信号表现。
三、基因检测:揭开遗传风险的神秘面纱
现代医学借助多基因检测技术,可精确识别BRCA1、BRCA2、APC、MMR等20多种肿瘤易感基因,其检测流程一般涉及三个步骤。
先证者筛查工作是这样开展的:针对家族里最早被诊断患有癌症的成员实施基因检测,以此来明确其突变位点。
家系验证:对直系亲属进行针对性检测,确认突变传递路径。
风险评估:结合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
要知道,基因检测并非“癌症判决书”,携带突变的人,其终生患癌风险确实有所升高,不过借助规范的干预措施,发病率可降低,就像林奇综合征患者,每隔1到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死亡率能下降72%。
四、构建三级预防体系
对于高危家族成员,需建立“预防-监测-干预”的全周期管理:
一级预防主要是要避免接触致癌因素,像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若接受根除治疗,那么胃癌风险可降低63%,而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肝癌发生率会下降80%。
二级监测方面:依据癌种自身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筛查方案,像是对于BRCA突变携带者而言,从25岁开始,每年都要开展乳腺MRI检查,而林奇综合征患者,则是从20岁起,每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三级干预指的是针对已经出现癌前病变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手术,像FAP患者进行全结肠切除术这种情况,可将癌变进程完全阻断。
五、打破遗传魔咒的现代医学突破
辅助生殖技术给遗传性肿瘤防控给予了新的希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也就是PGD技术,可在体外筛选出不携带致病基因的胚胎,让家族遗传链在这一代终止,某生殖医学中心的数据说明,BRCA突变家族借助PGD技术生育健康婴儿的成功率达到了98%。
癌症所有的遗传性恰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揭示出了疾病的生物学实质,另一方面也为精准防控给予了靶点,对于普通的人群而言,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让癌症风险降低40%,而对于高危家族成员来说,规范化的基因检测以及监测可使患癌率下降75%,当家族史的阴影笼罩之时,医学取得的进步已然为人们点亮了破除魔咒的明灯。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