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吞咽障碍的识别
1. 吞咽障碍的定义与表现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患者常表现为进食或饮水时呛咳、吞咽费力、食物残留口腔、流口水、声音嘶哑或变湿、进食后反复清嗓、不明原因发热或肺部感染、体重下降等。
2. 常见病因
吞咽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痴呆等)、头颈部肿瘤(如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肌肉骨骼疾病(如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以及衰老导致的生理功能退化等。
3. 自我评估方法
对于怀疑自己或家人有吞咽障碍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评估方法进行初步判断。例如,尝试不同质地的食物(如水、米糊、软饭等),观察进食过程中是否出现呛咳、吞咽费力等情况;注意进食后是否频繁清嗓、有食物残留感;观察体重是否在短时间内无明显原因地下降等。若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吞咽功能评估。
4. 专业评估手段
专业的吞咽功能评估包括吞咽造影检查(VFSS)、纤维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等。吞咽造影检查被视为吞咽障碍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在X线透视下观察患者吞咽不同黏稠度造影剂包裹的食物过程,评估吞咽器官的结构和运动功能,明确是否存在误吸及误吸发生的时期。纤维喉镜吞咽功能检查则是通过鼻咽镜直接观察患者吞咽时喉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误吸及误吸的原因。
二、吞咽障碍的危害
1. 营养不良与脱水
吞咽障碍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食物摄入量减少,长期以往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和脱水。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风险;脱水则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2. 吸入性肺炎
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时容易发生误吸,即将食物或液体吸入气管和肺部。误吸的食物和液体可能携带细菌,导致肺部感染,引发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吞咽障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3. 心理问题
吞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可能因进食困难而感到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三、吞咽障碍的护理要点
1. 饮食调整
食物质地选择: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食物质地。对于轻度吞咽障碍患者,可选择软食、半流质食物;对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则可能需要选择糊状食物或经口胃管饲食。
食物调配:在食物调配时,可适当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以减少误吸的风险。例如,在水中加入增稠剂,将水调制成适合患者吞咽的黏稠度。
进食姿势: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进食姿势,如坐直或稍前倾,头部稍微低下,有助于食物顺利进入食管,减少误吸。
2. 进食技巧训练
一口量控制:指导患者控制每口食物的量,避免过多食物一次性进入口腔导致吞咽困难。一般来说,每口食物的量以患者能够轻松吞咽为宜。
进食速度:提醒患者放慢进食速度,充分咀嚼食物后再吞咽。避免狼吞虎咽,减少误吸的风险。
吞咽训练: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吞咽训练,如门德尔松手法、声门上吞咽法、超声门上吞咽法等。这些训练方法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吞咽安全性。
3. 口腔护理
吞咽障碍患者由于进食困难,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加强口腔护理至关重要。家属应定期为患者清洁口腔,使用软毛牙刷刷牙,或用生理盐水、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4. 心理支持
吞咽障碍患者往往因进食困难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5. 定期复诊与评估
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定期复诊与评估至关重要。家属应陪同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饮食和护理方案,确保患者的吞咽安全。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