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报 > 健康科普
从“治未病”到康复:中医康复理念的深度解析
2025-07-08
作者:张毅
作者单位: 常州市德安医院

一、中医康复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康复理念最早可见于先秦时期的导引术,标志着中医康复思想的萌芽。到了《黄帝内经》时期,中医康复学不仅确立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还记载了许多有效的康复手段和方法,如形神共养、天人相应、顾护阳气、扶助正气等重要观点,奠定了中医康复学整体功能观的理论基础。

历经汉魏、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各代,中医康复技术不断充实和发展。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等医学著作的出现,将中医康复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宋金元时期,《圣济总录》等著作系统介绍了导引、体育疗法等方法,形神共调的中医康复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杂病源流犀烛》等著作的出现,对疾病康复的认识逐渐深入,中医康复的相关记载也更加全面、系统。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康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引入,中医康复理论体系逐渐融入了以功能观为主的康复思想。近年来,中医康复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康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分支。

二、中医康复理念的核心观点

中医康复理念的核心观点包括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和功能康复。

整体康复: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康复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整体康复的思想,称为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顺应自然、适应社会,整体调治,达到人体形神统一。

辨证康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并选择适当的康复方法,促使患者康复的思想,称为辨证康复观。中医康复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康复方案,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舒适与和谐。

功能康复:根据中医学的恒动观,注重功能训练,运动形体,促进气血流通,以恢复患者脏腑生理功能和生活、工作能力的思想,称之为功能康复观。中医康复不仅关注身体的恢复,更重视通过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

中医康复方法丰富多样,包括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调理、康复训练等,这些方法在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等。针对卒中后偏瘫肢体力弱患者,可以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取内关穴、人中穴、三阴交穴,辅穴取极泉穴、委中穴、尺泽穴,再根据具体病情加上配穴。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康复的又一特色疗法,通过手法按摩患者体表,舒缓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拿按摩对于颈椎病、腰椎病等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康复效果。对于肩关节周围炎的功能康复,医师可给予推拿手法松解粘连、舒筋通络。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服、外用中药,调整患者体质,改善病理环境,促进康复。中药调理对于多种疾病如肿瘤、慢性肝炎等具有独特的疗效。针对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根据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的处方,如柴胡疏肝散加减,并配合穴位贴敷治疗。

康复训练:中医康复训练包括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疗法,旨在通过锻炼患者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促进康复。这些训练方法既具有康复作用,又有助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四、中医康复在现代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康复体系,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康复过程中。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对于脑中风、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医康复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综合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多项研究表明,中医康复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具有显著疗效。

骨伤科疾病康复:中医康复在骨折、关节脱位等骨伤科疾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促进骨折愈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同时,中医康复训练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增强患者体质,促进康复。

慢性疾病康复:对于慢性肝炎、肿瘤等慢性疾病,中医康复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手段,改善患者体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65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