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报 > 健康科普
眼睛里打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前后要注意哪些细节?
2025-07-08
作者:赵群英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许多眼底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可能让这扇窗蒙上阴影。随着医学进步,一种名为"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微创疗法成为挽救视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看似简单的"眼内打针",实则暗藏诸多细节,稍有不慎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引发并发症。今天,我们将揭开这项技术的神秘面纱,帮助患者科学应对。

一、注射前的准备细节

1. 全面检查,评估病情在进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前,患者需接受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等,以明确病变部位、程度及类型。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术前用药,预防感染

为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患者通常需要在注射前3天开始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次,以清洁结膜囊,减少细菌数量。对于紧急情况,可能需要增加滴眼次数,确保眼部环境的无菌状态。

3.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状态

注射前,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确保充足的睡眠。饮食上,应进食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手术效果。同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眼压升高。

4. 心理准备,减轻焦虑

玻璃体腔药物注射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患者仍可能因对手术的未知和担忧而产生焦虑情绪。此时,患者可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过程、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 术前准备,确保顺利

手术当天,患者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佩戴首饰、化妆品等。术前需排空大小便,以免术中因不适而中断手术。同时,患者应有家属陪同,以便术后照顾和协助。

二、注射时的配合细节

1. 保持体位,避免移动

注射时,患者需保持仰卧位,头部固定,避免随意摆动。医生会在患者眼部进行消毒、铺巾等操作,患者需配合医生,保持眼部稳定,避免眨眼、转动眼球等动作,以免影响手术精度。

2. 放松心情,配合呼吸

注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不适或疼痛,但通常可以忍受。此时,患者应放松心情,深呼吸,配合医生的指令,保持呼吸平稳,有助于减轻紧张情绪,提高手术耐受性。

3. 及时沟通,反馈感受

若在注射过程中感到剧烈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等异常情况,患者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或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三、注射后的护理细节

1. 眼部保护,避免感染

注射后,患者需特别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不要用纸巾或不洁物品擦拭术眼。术后当天,眼睛应避免沾水,洗脸、洗头时需特别小心,防止脏水进入眼内。若需清洁眼部,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眼药水轻轻擦拭。

2. 观察症状,及时就医

注射后,患者眼部可能会出现轻微疼痛、眼红、异物感等症状,这些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会在几天或几周内逐渐消失。然而,若出现以下情况,患者应及时联系医生并就医:

眼部疼痛或不适感加重,难以忍受;

眼红加重,伴有分泌物增多;

对光的敏感性增加,视力模糊或下降;

视野内漂浮物数目突然增多,或出现闪光感、黑影遮挡等。

3. 遵医嘱用药,预防并发症

术后,患者需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通常,抗生素滴眼液需连续使用3至7天,每日4次。同时,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汗水进入眼睛或导致眼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

4. 饮食调整,促进恢复

术后,患者应继续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眼部炎症。同时,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促进眼部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5. 定期复查,监测效果

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后,患者需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通常,注射后1周内需进行首次复查,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等情况;注射后1个月时再次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决定是否需要追加注射。

6. 生活习惯调整,保护视力

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护视力,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使用电子产品。日常生活中,可使用放大镜、读大字书籍、改善照明条件等方式,减轻视觉负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四、特殊情况的应对细节

1. 术后敷料处理

用于遮盖术眼的敷料是保护眼睛的重要屏障,患者不应随意摘除。若敷料被污染或松动,应及时联系医生更换。

2. 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举重等,以免对眼球施加过大压力,导致药物移位或眼内出血。

3. 药物相互作用

若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需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65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