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报 > 健康科普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何安全度过流感季节
2025-07-08
作者:施春波
作者单位: 宁波市第九医院

一、认识流感及其危害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症状更为严重,包括突发高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咳嗽、喉咙痛等。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而言,流感不仅会加重原有的呼吸道症状,还可能引发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流感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因此,在流感季节,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格外注意个人防护。

二、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易感人群,应在每年流感季节开始前接种流感疫苗,以提高身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

疫苗选择

流感疫苗有多种类型,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疫苗类型。一般来说,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的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接种时间

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通常持续6至8个月,因此建议在每年流感季节开始前(一般为秋季)进行接种。这样,当流感季节到来时,患者体内已经产生了足够的抗体,能够有效抵抗流感病毒的侵袭。

接种地点

为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选择正规的接种地点,如当地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正规医疗机构。在接种前,患者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和过敏史,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指导。

三、保持个人卫生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次至少洗20秒。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咳嗽或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以减少病毒在手上的停留时间。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或接触流感患者时,佩戴医用口罩以减少病毒吸入的风险。口罩应正确佩戴,确保覆盖口鼻,同时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表面。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减少到超市、集市、医院等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良的场所的次数。如果必须前往,应尽量避免在人群中长时间停留,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这有助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呼吸道黏膜干燥。

四、改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增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

合理膳食

多吃水果、蔬菜,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减少油脂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如柑橘类水果、红椒、菠菜等。

适量运动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呼吸操等。这些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建议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避免受凉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寒冷天气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冬季应特别注意保暖措施。

五、规律治疗与监测病情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遵医嘱规律治疗,不要随意停药、减药,确保病情稳定。同时,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治疗。

规律治疗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如有需要,可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等,以了解病情进展。

监测病情

患者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些医疗检测小设备,如指氧仪、体温计和血压计等,以便及时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医指导

在就医时,患者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和用药史,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复诊,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药物预防与中医调理

在接触流感患者后,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流感药物来预防流感的发生。然而,药物预防并非首选方式,且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

此外,中医调理也是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方剂或茶饮,如人参、草果、艾叶、藿香等。这些中药成分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病毒侵袭的机会。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659962